記得在很小的時候,大我許多的姊姊喜歡聽民歌,終日抱把吉他哼著黃大軍的《漁唱》、施孝榮的《拜訪春天》,連帶我也受到了不少薰陶,以致於多年後,看到當年唱《牽掛》那清新帥氣的黃仲崑,在霹靂火還是龍捲風之類的電視劇裡出現的形象時,著實受到了不小的驚嚇!

  不久後,邁入少女時代的大姊開始受到皮相的誘惑,迷上了高大藍眼的費翔,每天就在我家窗前不停的唱著:「流連流連流連......」,當時年紀尚小的我雖不懂這個阿豆仔的吸引力何在(相信我,現在我很了!),但也會跟著哼哼唱唱自得其樂,二姊的命運就比較悲慘了,在不堪其擾之後批評了大姊的偶像一番,第二天桌上就擺放著一封書寫整齊、條理清晰的絶交信。

  後來國語歌壇除了陳淑樺、黃鶯鶯、潘越雲等實力派唱將之外,受到港劇及港片的影響,香港歌手也開始大舉“攻佔”台灣,當時我最欣賞的是許冠傑和張國榮。許冠傑可說是香港最早的「歌神」,他的大量創作開啟了粵語流行歌曲的風潮,曲風通俗易朗朗上口、詞意直白口語化是他作品的特色,同時也常反應出一般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現狀,像是《天才與白痴》、《半斤八兩》及《最佳拍檔》系列專輯都是代表作,還有我最喜歡的《日本娃娃》,和與哥哥張國榮合作的《沈默是金》。張國榮低沈有磁性的嗓音,和他的人一樣有種獨特的魅力,容易令人感到被觸動,一直到今天,我聽到最愛的《有誰共鳴》、《追》和《風繼續吹》,仍然會忍不住落淚。


  

  之後國語流行音樂進入全盛時代,周華健、趙傳、伍思凱、王傑、張清芳等歌手紅極一時,那時我最喜歡周華健,他聲音中醇厚溫暖及明亮清朗的質感,至今仍無人能及,他也是我去聽過最多場演唱會的歌手。

  雖然國語樂壇的創作大師還有羅大佑和小蟲,但想必深諳女人心的李宗盛是大多數人的最愛,當時我仍是不識情滋味的清純學生一枚,仍無法免俗的拜倒在大哥的作品之下,不但每周收聽他主持的樂評節目「音樂人」,還像朝聖般去購買每一張在節目中獲得好評的專輯,後來他在離開樂壇前開了幾場告別演唱會,在台上唱著一首首《飛》、《希望》、《遠行》、《你像個孩子》、《小鎮醫生的故事》,聽得我和同學兩個人不停扯著一盒面紙搶來搶去。現在的李宗盛作品不多,主要在北京製作銷售手工木吉他,聽說經營得不錯,大哥,祝福你!

  

  上大學後熱愛看電影,開始蒐集相關產品如電影海報和原聲帶,更滿足了音樂所帶來的感官享受和畫面想像。不管是藝術作品還是商業主題,都在我的收藏之列,除此之外,當時愛作夢的我,對於迪士尼那些笑中帶淚的動畫片,自然也是毫無抵抗之力的。

  

  

  

  畢業後曾在唱片公司和媒體工作,幾乎都可拿到公關片,已不太需要掏錢買專輯,更別說後來MP3普及,當年那種拿到新片時的雀躍心情,已不復見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紀漸長,現實的紛擾為我們帶來了更繁複的心思與細緻的煩惱,所以值得一聽再聽的好歌,就像值得一愛再愛的人一樣,越來越少。只是,曾經的感動仍永遠留在我心中,在每一個熟悉的節奏響起時,在和好友一同大聲歡唱的旋律中,也在歌聲撫慰我每個四下無人的夜裡……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trina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